盡信書不如無書?/關培青

家用音響系統, 訊源、音響、家庭劇院、音響觀念等音響系統討論專區。

盡信書不如無書?/關培青

文章hifihivi 發表於 週一 4月 09, 2007 12:14 pm

http://diary.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3132192

想要了解音響器材的表現與性能,相信是多數音響愛好者閱讀音響雜誌的目的。筆者從學生時代接觸音響開始,進而成為音響的愛好者,亦是深受雜誌的影響。在筆者自己裝音響的時代,就常看著雜誌,幻想著書上所謂「Hi-End」器材的聲音是多麼的好…。

當第一屆Hi-End音響展揭幕,筆者滿懷著希望去參觀之餘,也抱著不少的疑問回來。許多深獲雜誌好評的機種,聽起來卻不如心裡預期的想像,只能推斷或許\是展示現場環境的限制,或是來不及進行精細的調校之故。

後來筆者開始從二手市場尋找合意的器材,在自己的系統上聽過之後發,覺有些器材的表現,確實不像當初報導中所說的樣子。想想就認為由於筆者買的不是新產品,也許比起最新最好的器材已經有了一些落差,有機會再換其他的器材試試看吧!

直到筆者輾轉來到本刊,試聽過不少最新最好的器材之後,就能體認一本音響雜誌報導這麼多的器材,豈可能樣樣都「Hi-End」?何況現在Hi-End音響市場「精品化」的趨勢,「高能力消費者」不見得是「音響玩家」,聲音與性能表現已經不是行銷最重要的因素了。

這樣的情況下,讀者試圖透過音響雜誌的報導判別器材的性能,寄望從主觀的試聽評述得到結論,情況很容易就會像筆者過去一樣的迷惘。相信不少人都有跟筆者一樣的經驗,但是在音響店卻又不見得有機會逐一比較自己考慮的器材,這時如果有一套能夠量化的客觀方式,就能縮小考慮的範圍,提高試聽的命中率了。

所以「測試」就成為重要的依據之一,本刊的責任是儘可能將儀器測試的結果,與聽覺甚或視覺感受間的關連建立起來,同時也是主觀評述的重要依據,因此減少了評論者個人的喜好所造成的影響。當然一部器材是否「Hi-End」也因此無所遁形,真正的好器材沒有理由測試起來表現不佳的。

或許測試圖表不是一下就看得懂,但也絕非難事。最容易理解測試圖表的方法是「比較」,從器材的等級定位以及評論的內容做為參考,不難明白性能的差異何在,這是長期閱\讀本刊的「好處」。數年的報導與測試下來,本刊資料庫累積的測試數據已經相當龐大,未來也有機會在部落格裡登載。

至於測試系統則是音響業界視為參考標準的Audio Precision System 2(揚聲器量測為德國DAAS),公信力毋庸置疑,器材是不是真的「Hi-End」就讓儀器來說話吧!本刊編輯同仁雖非電子科班出身,但都是真正的視聽愛好者,也跟著讀者同好們一起學習,而非某些雜誌自詡「教授」甚或「大師」,這絕非對讀者的尊重。

希望各位讀者除了透過雜誌報導了解器材的表現與性能,更能累積自己判斷的能力,包括判斷器材本身以及雜誌報導內容的深度。
http://blog.yam.com/hifihivi
台灣第一本音響視聽雜誌-高傳真視聽雜誌
hifihivi
SR40
SR40
 
文章: 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6, 2007 12:29 am
來自: 台灣第一本音響視聽雜誌-高傳真視聽雜誌

回到 音響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