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耳機市場的興盛,內藏充電式電池隨身耳擴、通稱「portamp」領域集中了發燒友們的關心。國內外的 DIY 玩家(原文是「車庫公司」,可能如對岸的一些小型公司也算吧)們製作了許多隨身耳擴產品、自己挑選 OP 和電容的發燒友也為數不少。但是,雖然這個市場發展的如此快速,至今為止大型的音響公司都並未參與其中、製作出決定性可被稱為「reference」的產品。
在這種狀況下,你或許會懷疑自己聽到 SONY 出了一款隨身耳擴。並且,只要透過 USB 連接 PC,就可以播放達到超過 CD(44.1kHz/16bit)音質的 96kHz/24bit 音源、更可以將 iPod/iPhone 透過 USB 連接來傳送數位訊號作為 DAC 使用。關於在隨身耳擴的市場不偏不倚地投下的這記炸彈、正統派的隨身耳擴 PHA-1 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首先就要由調音的 SONY Personal Imaging & Sound 本部 Personal Entertainment 部門的角田直隆先生開始問起。
「感到對耳擴需求的起因之一,是在 2004 年發售的 Qualia 的耳機(Q010-MDR1)用戶對"該用什麼樣的擴大器去推才好呢"提問的時候。雖然當時的耳機社群也還不大、關於耳擴的開發不簡單,但是最近幾年,耳機業界的蓬勃發展,耳擴充足的市場性也就相當清楚了。公司內包含上層都認為時機已經來到、如果是 SONY 製作的話就不能丟臉,於是定位在高目標的 PHA-1 的開發就開始了。」
然後,擔任 PHA-1 設計的是長年擔當音響的擴大器、IC 設計的 SONY Personal Imaging & Sound 本部 Personal Entertainment 部門一部四課的西野康司先生。
「雖然在開始工作之前就是耳機的愛用者,當時就想要耳機用的擴大器。雖然是我的獨斷,音源的卡帶或是 CD 播放器、增幅用的擴大器、聲音出口的喇叭這三樣"耳機三神器"來說,現代聆聽音樂環境的音源是 PC、聲音的出口是耳機,中間連接的要素就是帶耳擴的 USB DAC,簡直可以說是新時代"PC 音樂的三種神器"不可能或缺的要素。隨者耳機的高級化、PC 也走向高效能的現在,耳擴卻還是停在很貧乏的印象,也讓人想為這種局面做些什麼事。音響設計面來看,耳擴的結構是非常簡單的。尤其是攜帶式耳擴友使用了低噪音電池來驅動這個利點。在追求理想設計模式、確實地設計的主版和高品質的零件的前提下,不用使用多餘的零件、反省多餘的設計的終點就是隨身耳擴這種產品。雖然如果追加了螢幕顯示和控制的功能使功能性變佳、但也使純粹的聲音難以達成。PHA-1 濃縮了純粹的聲音放大技術在其中。」
DAC 晶片也使用了高級模組的 Wolfson 製 WM8740。對隨身機的 5V 電原來說 S/N 比相當高。並且類比電路也是用低噪、低失真高品味由 TI 製的運放 LME49860,並且在耳放迴路上因為使用高 through rate 的 current feedback type 高級晶片 TPA6120 帶來的過渡特性,也就是說 Rise/Fall 的良好特性獲得在高頻良好的延伸性。而且使用正負雙電源方式採用無電容輸出達到充滿力量、高音質的耳機驅動。
(這段充滿太多電機相關名詞和知識,缺乏相關知識的我不知道是否有錯誤……)
雖然內含優秀耳機擴大功能的 Walkman 用類比輸出就可以充分引出好聲音、但是 iPod/iPhone 透過數位連接(最多到 48kHz/16bit)可以支援到更高音質、這可以說是在背後推動得到 iPod/iPhone 數位傳輸的市民權一般(我不太懂他的比喻,可以說是平民化吧?)。而且透過 PC 連接 USB 傳送、也就是使用 USB-DAC 的功能的話,關於其高達 96kHz/24bit 的高解析度這點,角田先生說:「雖然也考慮過 192kHz,但是不像從 48kHz 到 96kHz 的升級感那麼高、所以從現實考量對應了 96kHz/24bit。因為隨身耳擴對應 48kHz 的機種很多、在開始階段就對支援 96kHz 進行了檢討。」這個 USB 連接的亮點在於,可以透過 USB driver 進行非同步連接的獨立晶片。新開發規格對 88.2kHz 這一般難以對應的 sampling rate 也可以支援、在連接 PC 的時候也有較高的安定度。而且關於 USB 連接很重要的就是這個非同步連接的支援。從 PC 信號經由 USB 接受的時候、一般是以送出端的時脈為基準令接收端的 DAC 去同步,在這個狀況如果 PC 端發生時脈歪斜(=jitter)到 DAC 端復原的時候就會引起損耗。在此在 DAC 前的驅動部分先截斷此連續性、先在記憶體內儲存數位信號,再透過隨身耳擴內的高經度時脈重新產生就可以減少歪斜的情況。
為了實現這些理想,最重要的就是"降低每個部分的噪音"。其中的骨幹就是6曾設計的主版。一般的隨身耳擴是使用2~4層的主版、但是PHA-1使用6層的設計使背景組抗下降,在增加穩定性的同時、使用比平常更厚的35μm壓膜銅箔導體配線以增加更好的隔絕效果,對內外的噪訊有更好的耐性。而數位與類比電路的分離可以降低電路間的干涉造成的噪音、實現更乾淨的聲音。西野先生說:「純淨聲音的模式設計最重要的是,從輸入到輸出訊號經過之觸都要盡可能漂亮地配置零件。沒有做到這點的版子造成複雜的接線是聲音混濁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小型機器為了自動化充電的處理、多使用微型處理器,此晶片造成的噪音是個大問題、PHA-1不使用這種微型處理器。取而代之,不得不用半隨著辛苦的硬體設計方法。而且小型零件的阻抗也不是用通常使用的厚膜阻抗、而是使用蒸鍍製造的薄膜阻抗。厚膜阻抗因為工程上不使用不行的連接材料的關係、會產生和頻率成反比例的1/f噪音。但是,因為薄膜型的特殊性,在時間常數的調整上不容易進行,因此電路的設計相當辛苦。
為了對抗外部噪音、鋁殼有相當大的功勞。因為隨身使用的時候常常誤觸音量或是連接孔,也備有亞鉛壓鑄的保護桿,其特徵是有可以裝上Walkman或iPhone等隨身聽或智慧型手機的矽製綁帶。在外殼的側面設有可以簡單裝、拆卸上綁帶的溝槽。而且在外殼上下使用防滑的矽膠墊,手感相當好。外殼的大小設計也和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可以配合。
這些種種的精益求精之下造就出來的PHA-1,實際的聽感達到了現今隨身耳擴難以達到的解析度,在S/N比相當高的同時、有管味的聲音厚度、音像的存在感(音像英文是Sound Image,應該是指聲音的定位和音場之類的)、深厚的音色都是其特色。角田先生說:「總之想讓各位養壞耳朵的發燒友們聽看看呢。西野先生則是想要提醒說:"希望不要做出一台聲音奇怪的擴大機。"PHA-1我們希望可以成為在開發耳機時也可以使用的標準級耳擴。其具有個性的音色,覬覦的是隨身耳擴的市場中非常中性的『中心』位置。」,他本人對其完成度相當有自信。「就像在寂靜之中、不起絲毫漣漪的摩周湖美麗的湖面上,點起波紋散開般寬廣的聲音,我們希望做出這種聲音。噪音就是在這湖面上晃映的細波,我們想要再現出排除這種細波如鏡般的水面上映出的音樂的波紋。這個PHA-1也是沿著這個理想的聲音所做出來的。但是對SONY而言,隨身耳擴現在才開始,大家可以期待我們未來的發展。」西野先生說著的同時,瞇起了眼睛。希望耳機發燒友的大家也可以體會這款新隨身耳擴濃厚且深邃的聲音。
----------------------------------------------------------------------------------
總算翻完了,好累喔這篇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