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矣!敗耶? 小談OPPO PM-1
發表於 : 週五 9月 12, 2014 11:13 pm
基於手上的PM-1已開聲有100小時+, 可以說幾句感想了:
一等一的做工和包裝
這個很多開箱文都有相片可參考,不多描述了
avbuzz - OPPO PM-1 磁振平膜耳機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140 ... nbox/0.htm
sina - OPPO PM-1耳机及HA-1解码/耳机放大器实拍
http://slide.tech.sina.com.cn/mobile/sl ... 3.html#p=1
穩如泰山的中低頻
嚴格來說,雖然PM-1不是一隻擁有高密度聲音的耳機,但弔詭的是它高中低音全頻先天就有一種韌度,令聲音又滑又厚,也是它無出其右的特色。要PM-1發出尖刺薄乾的聲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因為如此,即使音場不大,憑藉綿密的低頻也能輕易烘托出歌曲的氣氛。
要論PM-1的過人之處,不是什麼實實在在可以具體化的質素如音場/延伸/分析力/動態之類,而是聲音的飽滿度。刺激的中高音/空洞的中頻/虛浮的下盤/粗糙的質感/散亂的結象,在PM-1上統統都找不到,做就了一隻非常耐聽的耳機,但要追求音場堂皇/定位精準/高音華麗,素體的PM-1也是一樣都沒有的....
那這樣的取向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壊處就是面對現多眾多旗艦對手,亮點不足來吸引各用家的耳朵,是很醇厚沒錯,卻刺激不到購買欲。不過,對於愛折騰的玩家來說,PM-1卻是不可多得。究其原因,天生的聲音厚度及高靈敏度令它對錄音和器材的寛容度非常高,使惡聲基本上絕緣,問題是如何推得神采飛揚而已。而最低限保證已有了,只要堅持及找到正確方法,還怕好聲音不來嗎?! 音響器材買回來就是要用來聽,用來享受的,卻屢屢因發出不中聽的聲音,而令它們變成只是買進賣出的貨物,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成也西裝 敗也西裝
至於經常作一套展出的OPPO HA-1 + PM-1 西裝, 反應都是毀譽參半, 美其名是面面俱買,事實上是找不出亮點。最大問題就是控制不好低頻,即使分析力是旗艦水準,聽起來也是糊糊的,被轟轟響的低音遮掩了,結果就是不夠通透,高音聽不出來,空間感的營造也受限制,聲音也黏稠成一塊,層次感都被扼殺了....
不過,原OCC耳機線倒是很好,頻寛及密度兼具,沒有2千元 (HKD)預算,要完勝它不是易事。
看似易推 實則大食
如果以HA-1作音源,請放棄不結力的6.3插口 (推動圈如HD650之類倒是不錯的), 最低限度以4針平衡推動 ,你會發現不一樣的PM-1 :
原本擁擠在一起的聲音一下了豁然開朗,井井有條,高中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飽滿又結實的音像活現眼前。 我敢說,在2W這個預算內能達到這個程度的聲音,非常有競爭力,在音場/密度/分析力 3者之間都達到了微妙的平衡,這才可夠格稱得上是官配標準。
雖然 PM-1 標註 32 Ohm / 102 dB in 1 mW, 看似易推,但只是代表容易出大聲而已,骨子裡還是不折不扣的平板耳機,難以驅動良好的毛病依然存在。高靈敏度只是改善了最差表現,保留了聲底厚實的優點,無氣無力,自然奶油味非常重,聽來拖泥帶水。
推動它, 個人還是推薦一些大力耳擴如Bryston BHA-1/ Schiit Mjolnir等,耳擴不用什麼味道,因為耳機自身已足夠,只要能推開音場,就能揭開另一片天。
意外收獲
現在聆聽PM-1 (PC-->viard usb-->Burmester 099 --> PM-1) ,音聲彌漫在空氣中,餘韻尾音自然流淌,尤其是人聲質感和2CH系統很相似。回頭再聽回其他動圈如HD800/T1/K812/SA5000/TH900等,都發現
它們聲音變得乾薄了,一時之間真是適應不來。
一等一的做工和包裝
這個很多開箱文都有相片可參考,不多描述了
avbuzz - OPPO PM-1 磁振平膜耳機
http://www.avbuzz.com/audio-video/20140 ... nbox/0.htm
sina - OPPO PM-1耳机及HA-1解码/耳机放大器实拍
http://slide.tech.sina.com.cn/mobile/sl ... 3.html#p=1
穩如泰山的中低頻
嚴格來說,雖然PM-1不是一隻擁有高密度聲音的耳機,但弔詭的是它高中低音全頻先天就有一種韌度,令聲音又滑又厚,也是它無出其右的特色。要PM-1發出尖刺薄乾的聲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因為如此,即使音場不大,憑藉綿密的低頻也能輕易烘托出歌曲的氣氛。
要論PM-1的過人之處,不是什麼實實在在可以具體化的質素如音場/延伸/分析力/動態之類,而是聲音的飽滿度。刺激的中高音/空洞的中頻/虛浮的下盤/粗糙的質感/散亂的結象,在PM-1上統統都找不到,做就了一隻非常耐聽的耳機,但要追求音場堂皇/定位精準/高音華麗,素體的PM-1也是一樣都沒有的....
那這樣的取向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壊處就是面對現多眾多旗艦對手,亮點不足來吸引各用家的耳朵,是很醇厚沒錯,卻刺激不到購買欲。不過,對於愛折騰的玩家來說,PM-1卻是不可多得。究其原因,天生的聲音厚度及高靈敏度令它對錄音和器材的寛容度非常高,使惡聲基本上絕緣,問題是如何推得神采飛揚而已。而最低限保證已有了,只要堅持及找到正確方法,還怕好聲音不來嗎?! 音響器材買回來就是要用來聽,用來享受的,卻屢屢因發出不中聽的聲音,而令它們變成只是買進賣出的貨物,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成也西裝 敗也西裝
至於經常作一套展出的OPPO HA-1 + PM-1 西裝, 反應都是毀譽參半, 美其名是面面俱買,事實上是找不出亮點。最大問題就是控制不好低頻,即使分析力是旗艦水準,聽起來也是糊糊的,被轟轟響的低音遮掩了,結果就是不夠通透,高音聽不出來,空間感的營造也受限制,聲音也黏稠成一塊,層次感都被扼殺了....
不過,原OCC耳機線倒是很好,頻寛及密度兼具,沒有2千元 (HKD)預算,要完勝它不是易事。
看似易推 實則大食
如果以HA-1作音源,請放棄不結力的6.3插口 (推動圈如HD650之類倒是不錯的), 最低限度以4針平衡推動 ,你會發現不一樣的PM-1 :
原本擁擠在一起的聲音一下了豁然開朗,井井有條,高中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飽滿又結實的音像活現眼前。 我敢說,在2W這個預算內能達到這個程度的聲音,非常有競爭力,在音場/密度/分析力 3者之間都達到了微妙的平衡,這才可夠格稱得上是官配標準。
雖然 PM-1 標註 32 Ohm / 102 dB in 1 mW, 看似易推,但只是代表容易出大聲而已,骨子裡還是不折不扣的平板耳機,難以驅動良好的毛病依然存在。高靈敏度只是改善了最差表現,保留了聲底厚實的優點,無氣無力,自然奶油味非常重,聽來拖泥帶水。
推動它, 個人還是推薦一些大力耳擴如Bryston BHA-1/ Schiit Mjolnir等,耳擴不用什麼味道,因為耳機自身已足夠,只要能推開音場,就能揭開另一片天。
意外收獲
現在聆聽PM-1 (PC-->viard usb-->Burmester 099 --> PM-1) ,音聲彌漫在空氣中,餘韻尾音自然流淌,尤其是人聲質感和2CH系統很相似。回頭再聽回其他動圈如HD800/T1/K812/SA5000/TH900等,都發現
它們聲音變得乾薄了,一時之間真是適應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