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機史
發表於 : 週六 1月 03, 2015 11:23 am
這陣子又開始聽起耳塞了,自從將近10年前因為一次的意外接觸到當時SHURE的E500之後,我對於耳機與隨身訊源的看法從此改變。
打從一開始接觸耳機,我記得是從鐵三角的ES5開始的,當時我對於ES5的表現驚為天人,認為小小的耳機怎可能出現像喇叭一般的低頻(父親是音響愛好者)?那種低頻既深且廣,因此當時不禁有一種想要深呼吸的感覺,彷彿身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低頻震波擴散出去後卻不見回音,一片黑暗的深度感讓我"大開耳界"。
之後,我便開始進入耳機的世界。
但是也因為已經聽過了ES5,我想接觸其他不同廠牌的產品,因此之後我購買了Sennheiser的PX200,而我馬上發現PX200所展現的特性並不是我的菜,高頻雖夠,但它中庸溫和的聲音卻始終沒有ES5帶給我的明亮感,感覺就像大家所說的一層紗的感覺,因此我放棄了PX200,將其轉讓給其他的朋友。
拋棄PX200後,我購入了AKG的K26P,但同樣並沒有ES5帶給我的感覺,至此,我開始懷疑,難道ES5真的是我的最佳選擇?
自此ES5變成我心中好聲音的代表,是一個標準。
之後一年,我發現其實耳罩非常不方便,除了躺在床上不方便聆聽之外,出門時,那較大的體積更是一種累贅,此外,明明搞好的髮型,卻也會因為戴上耳罩耳機,而功虧一簣,因此我開始漸漸往耳塞式耳機的世界走去(我知道這是非常膚淺的原因)。
我記得我第一支售價較高的耳塞式耳機就是Sony的EX90SL,花了我將近3000元,但是,它的低頻讓我驚豔,高頻讓我滿意,這完全就是當時ES5帶給我的感受,而同樣的,我又被這樣的表現給吸引,認為這麼小的耳塞怎可能發出類似ES5的聲音?低頻雖然比起耳罩耳機有所不及,但是已經能讓我滿意,至少,它不會破壞我的髮型(笑),我說過ES5是一項標準,所以想當然的,我立馬購買了Sony的EX90SL。
至此,我也開始注意到訊源的重要(其實根本還不是很懂,只是大家都這麼說),因為我開始上AA版,開始接收大量的開箱、分析、評比。因此我跑去買了Sony的S系列mp3撥放器NW-S706,甚至也學著版上同好寫起分享文。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期間的爬文讓我學習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
當時S706對我來說是一個精品,花了我很多錢才買到,所以我很自然的想要好好的保護它一下。因此我前往台北品嘉,想替我的S706找一個適合它的衣服穿。當天進入店內,買好了訊源的衣服,正準備要走人的時候,老闆看到我也帶著訊源,就隨口問我要不要試聽其他耳機?當時我不以為意,認為我的EX90SL天下無敵,對於能夠發出ES5般的聲音,已經感到十分滿意,心想,乾脆趁現在好好的增加自己的信心,也順便印證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吧!因此我當時直接挑選了SHURE的E500,直接無視其他價位的產品。
一開始聽的時候我心想,這種東西居然要賣15000元?聲音雖然不差,雖然音樂聽起來熱鬧豐滿(Lily Allen),但是聽起來也還好而已,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我當時暗暗的竊喜,因為E500的聲音不像我的EX90SL那樣,低音高音都讓我印象深刻,當下我認為花這種錢的人都是傻子!之後我聽了兩分多鐘就放下,並沒有像其他玩家一直沉浸在音樂之中,對於當時相當得意的我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因為太無聊,或是為了躲避補習班而流連在音響店聽音樂的一群人而已。
後來我走出店家,得意的拿出我的EX90SL與S706開始撥放音樂,瞬間我突然覺得我的EX90SL是不是壞掉了?我腦中一片空白,好幾秒說不出話來,高音突出低音過多,中頻居然消失了!?
現在在我耳邊這副沒有感情與音樂感的耳機,真的是我原來的EX90SL嗎?
過了許久我才意識到,不是我的耳機壞掉,而是E500太過強大,在搭車返家的途中,心裡一直想念著當時聽到的那種熱鬧豐富的聲音,是一種會使人沉浸在音樂本身而開心的聲音。
一個禮拜後,E500就變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旗艦級耳機。
之後我便開始著手了解起耳道耳機,我從E500開始,輾轉接觸(購買)了許多耳道耳機,雖然之後都是降級購買,但是也讓我體會到了全面性的分級與特色。我隨後從E4C→ER4S→UE 10 pro(銀龍線)→UE700→IM03(HDC5)→SE535ltd(黑曜石)慢慢開始接觸,之後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個很短的結論,這與許多版上的朋友有些不一樣,但是我絕對不是因為偷懶,否則我就不會寫一篇這麼長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後期訊源為Astell & Kern AK100 mk2)。
結論就是
500~1000的耳機 = 有聲音的耳機
2000~3000的耳機 = 高音OK,低音也OK,蠻好聽的(每家各有特色,但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5000~8000的耳機 = 真好聽!高音讚,低頻好,就是一副好耳機,好聲音(每家各有特色,但都很好)
10000~20000的耳機 = 已經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走在路上音樂似乎融入四周環境,變成背景音樂的感覺。這時候已經沒有所謂高音誰好誰不好,解析誰好誰不好的感覺,純粹就是比特色,以一個同時擁有過TF10與SE535的我來說,我既不覺得TF10解析有比SE535優良(大家都說TF10解析度好),但也不覺得TF10就有中頻凹陷的問題(幾乎是大家公認的問題)。真的要說,就是UE比起SHURE更有臨場感,空間感更加明顯。但是SHURE濃厚性感的聲音也不是UE的強項。說簡單一點,UE的音樂讓人爽快,因為臨場感十足,而SHURE的音樂讓人感動,因為實在太豐富,太濃厚。
雖然後續我也試聽過846與IE800,但是說實在的,升級感與價格的付出我覺得不成比例,並沒有讓我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有比較好嗎? 有,但是評估後會減少衝動(雖然各方面皆有提升,但是價格也飛躍性提升)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在近期購入846後觀念並沒有改變,以我的立場,可能會有朋友想問,那SE846是不是比SE535ltd差沒多少?有沒有必要升級到SE846?簡單的說,SE846確實比SE535ltd更好,SE535ltd有的846都有,而846有的SE535ltd沒有。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其實SE535ltd的聲音以經會讓人感動了,如果不是要在音質上吹毛求疵,我個人認為其實並沒有必要升級到846,畢竟兩者的價差太懸殊。
也許我是木耳,但是對於曾經擁有過這些旗艦,次旗艦耳機的我來說,我認為不會有所謂完敗的問題,除非我們越級比較。
不過,其實如果你追求的不是臨場感,不是一定要豐滿到不行的聲音,那麼8000元耳機跟20000元耳機的差別也不是那麼的誘人,只要一副5000元以上的耳機就能滿足你,讓你感動。
希望我這一篇文章能幫助到一些初踏入耳機世界的同好、任何有預算問題的朋友(沒有預算問題可以略過本文)。二十年來,我經歷過許多價格迷思,器材迷思,品牌迷思,開箱迷思,分享文迷思,但是最後我發現我其實花了許多冤枉錢,因為我最後還是選擇了SHURE,這個當初讓我以為我的EX90SL壞掉了的品牌,我最終的選擇,最愛的聲音,其實一開始我就已經擁有。
謝謝您抽空閱讀,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小弟的不專業分享
打從一開始接觸耳機,我記得是從鐵三角的ES5開始的,當時我對於ES5的表現驚為天人,認為小小的耳機怎可能出現像喇叭一般的低頻(父親是音響愛好者)?那種低頻既深且廣,因此當時不禁有一種想要深呼吸的感覺,彷彿身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低頻震波擴散出去後卻不見回音,一片黑暗的深度感讓我"大開耳界"。
之後,我便開始進入耳機的世界。
但是也因為已經聽過了ES5,我想接觸其他不同廠牌的產品,因此之後我購買了Sennheiser的PX200,而我馬上發現PX200所展現的特性並不是我的菜,高頻雖夠,但它中庸溫和的聲音卻始終沒有ES5帶給我的明亮感,感覺就像大家所說的一層紗的感覺,因此我放棄了PX200,將其轉讓給其他的朋友。
拋棄PX200後,我購入了AKG的K26P,但同樣並沒有ES5帶給我的感覺,至此,我開始懷疑,難道ES5真的是我的最佳選擇?
自此ES5變成我心中好聲音的代表,是一個標準。
之後一年,我發現其實耳罩非常不方便,除了躺在床上不方便聆聽之外,出門時,那較大的體積更是一種累贅,此外,明明搞好的髮型,卻也會因為戴上耳罩耳機,而功虧一簣,因此我開始漸漸往耳塞式耳機的世界走去(我知道這是非常膚淺的原因)。
我記得我第一支售價較高的耳塞式耳機就是Sony的EX90SL,花了我將近3000元,但是,它的低頻讓我驚豔,高頻讓我滿意,這完全就是當時ES5帶給我的感受,而同樣的,我又被這樣的表現給吸引,認為這麼小的耳塞怎可能發出類似ES5的聲音?低頻雖然比起耳罩耳機有所不及,但是已經能讓我滿意,至少,它不會破壞我的髮型(笑),我說過ES5是一項標準,所以想當然的,我立馬購買了Sony的EX90SL。
至此,我也開始注意到訊源的重要(其實根本還不是很懂,只是大家都這麼說),因為我開始上AA版,開始接收大量的開箱、分析、評比。因此我跑去買了Sony的S系列mp3撥放器NW-S706,甚至也學著版上同好寫起分享文。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期間的爬文讓我學習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
當時S706對我來說是一個精品,花了我很多錢才買到,所以我很自然的想要好好的保護它一下。因此我前往台北品嘉,想替我的S706找一個適合它的衣服穿。當天進入店內,買好了訊源的衣服,正準備要走人的時候,老闆看到我也帶著訊源,就隨口問我要不要試聽其他耳機?當時我不以為意,認為我的EX90SL天下無敵,對於能夠發出ES5般的聲音,已經感到十分滿意,心想,乾脆趁現在好好的增加自己的信心,也順便印證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吧!因此我當時直接挑選了SHURE的E500,直接無視其他價位的產品。
一開始聽的時候我心想,這種東西居然要賣15000元?聲音雖然不差,雖然音樂聽起來熱鬧豐滿(Lily Allen),但是聽起來也還好而已,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我當時暗暗的竊喜,因為E500的聲音不像我的EX90SL那樣,低音高音都讓我印象深刻,當下我認為花這種錢的人都是傻子!之後我聽了兩分多鐘就放下,並沒有像其他玩家一直沉浸在音樂之中,對於當時相當得意的我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因為太無聊,或是為了躲避補習班而流連在音響店聽音樂的一群人而已。
後來我走出店家,得意的拿出我的EX90SL與S706開始撥放音樂,瞬間我突然覺得我的EX90SL是不是壞掉了?我腦中一片空白,好幾秒說不出話來,高音突出低音過多,中頻居然消失了!?
現在在我耳邊這副沒有感情與音樂感的耳機,真的是我原來的EX90SL嗎?
過了許久我才意識到,不是我的耳機壞掉,而是E500太過強大,在搭車返家的途中,心裡一直想念著當時聽到的那種熱鬧豐富的聲音,是一種會使人沉浸在音樂本身而開心的聲音。
一個禮拜後,E500就變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旗艦級耳機。
之後我便開始著手了解起耳道耳機,我從E500開始,輾轉接觸(購買)了許多耳道耳機,雖然之後都是降級購買,但是也讓我體會到了全面性的分級與特色。我隨後從E4C→ER4S→UE 10 pro(銀龍線)→UE700→IM03(HDC5)→SE535ltd(黑曜石)慢慢開始接觸,之後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個很短的結論,這與許多版上的朋友有些不一樣,但是我絕對不是因為偷懶,否則我就不會寫一篇這麼長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後期訊源為Astell & Kern AK100 mk2)。
結論就是
500~1000的耳機 = 有聲音的耳機
2000~3000的耳機 = 高音OK,低音也OK,蠻好聽的(每家各有特色,但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5000~8000的耳機 = 真好聽!高音讚,低頻好,就是一副好耳機,好聲音(每家各有特色,但都很好)
10000~20000的耳機 = 已經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走在路上音樂似乎融入四周環境,變成背景音樂的感覺。這時候已經沒有所謂高音誰好誰不好,解析誰好誰不好的感覺,純粹就是比特色,以一個同時擁有過TF10與SE535的我來說,我既不覺得TF10解析有比SE535優良(大家都說TF10解析度好),但也不覺得TF10就有中頻凹陷的問題(幾乎是大家公認的問題)。真的要說,就是UE比起SHURE更有臨場感,空間感更加明顯。但是SHURE濃厚性感的聲音也不是UE的強項。說簡單一點,UE的音樂讓人爽快,因為臨場感十足,而SHURE的音樂讓人感動,因為實在太豐富,太濃厚。
雖然後續我也試聽過846與IE800,但是說實在的,升級感與價格的付出我覺得不成比例,並沒有讓我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有比較好嗎? 有,但是評估後會減少衝動(雖然各方面皆有提升,但是價格也飛躍性提升)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在近期購入846後觀念並沒有改變,以我的立場,可能會有朋友想問,那SE846是不是比SE535ltd差沒多少?有沒有必要升級到SE846?簡單的說,SE846確實比SE535ltd更好,SE535ltd有的846都有,而846有的SE535ltd沒有。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其實SE535ltd的聲音以經會讓人感動了,如果不是要在音質上吹毛求疵,我個人認為其實並沒有必要升級到846,畢竟兩者的價差太懸殊。
也許我是木耳,但是對於曾經擁有過這些旗艦,次旗艦耳機的我來說,我認為不會有所謂完敗的問題,除非我們越級比較。
不過,其實如果你追求的不是臨場感,不是一定要豐滿到不行的聲音,那麼8000元耳機跟20000元耳機的差別也不是那麼的誘人,只要一副5000元以上的耳機就能滿足你,讓你感動。
希望我這一篇文章能幫助到一些初踏入耳機世界的同好、任何有預算問題的朋友(沒有預算問題可以略過本文)。二十年來,我經歷過許多價格迷思,器材迷思,品牌迷思,開箱迷思,分享文迷思,但是最後我發現我其實花了許多冤枉錢,因為我最後還是選擇了SHURE,這個當初讓我以為我的EX90SL壞掉了的品牌,我最終的選擇,最愛的聲音,其實一開始我就已經擁有。
謝謝您抽空閱讀,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小弟的不專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