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勞 Claudio Arrau
發表於 : 週日 5月 26, 2002 2:25 pm
標 題:(轉貼)阿勞在布拉格的錄音評(APR)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21 09:52:54
沉重有力的演奏和沉悶的演奏之間的界限在哪里?也許就在張唱片上的兩個阿勞錄音之間的某個地方。在1960年錄製的蕭邦前奏曲中,人們已經可以聽到阿勞陰暗的音質和他對低音聲部的強調,而這些特徵使他晚期的錄音聽起來沉悶無趣。即便在這些樂曲的某些段落,阿勞對細節的追求到了令人厭煩的地步,但整套演奏仍充滿著極大的張力,這樣強大的張力很少在他十多年前的哥倫比亞錄音中出現,雖然不少人認為那時是他演奏最有力的階段。的確,阿勞的演奏幾乎沒有反映出這些前奏曲不同的感情色彩,他摧毀了B大調前奏曲中的陽光般的天真無邪感覺,他將F大調前奏曲理解為一首厭世的樂曲,演奏中只是偶爾閃爍出一點光輝。但仍然值得以阿勞式的誠實心態來聆聽他是如何尋找音樂中的暗流的:A小調前奏曲中惡夢般的和聲,強硬的G小調前奏曲,和D小調前奏曲沉思的感覺,這些有效的將24首樂曲結合為一個整體。特別是,這個演奏比起他在1973年錄製的版本(Philips 456 712-2)多了一些有力的感情衝擊,而那個演奏僅是沉重而已。
我這麼說並不表示1976年在布拉格錄製的交響練習曲也僅僅比較沉重,在交響練習曲中,阿勞簡直把他厚重的演奏發展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不光是速度很慢。更重要的是,他的內聲部伴奏是如此笨重,他的節奏是如此沉悶,他的音質是如此厚重(注意在第四練習曲中,阿勞令人側目的洪亮演奏是如何埋葬了樂曲的豐富內容),而他的強度變化完全談不上精緻敏感,這使他完全未能表現出樂曲強烈的抒情性。在這
發 表 人:blue97(blue97.tw)
發表時間:2001/10/21 09:52:54
沉重有力的演奏和沉悶的演奏之間的界限在哪里?也許就在張唱片上的兩個阿勞錄音之間的某個地方。在1960年錄製的蕭邦前奏曲中,人們已經可以聽到阿勞陰暗的音質和他對低音聲部的強調,而這些特徵使他晚期的錄音聽起來沉悶無趣。即便在這些樂曲的某些段落,阿勞對細節的追求到了令人厭煩的地步,但整套演奏仍充滿著極大的張力,這樣強大的張力很少在他十多年前的哥倫比亞錄音中出現,雖然不少人認為那時是他演奏最有力的階段。的確,阿勞的演奏幾乎沒有反映出這些前奏曲不同的感情色彩,他摧毀了B大調前奏曲中的陽光般的天真無邪感覺,他將F大調前奏曲理解為一首厭世的樂曲,演奏中只是偶爾閃爍出一點光輝。但仍然值得以阿勞式的誠實心態來聆聽他是如何尋找音樂中的暗流的:A小調前奏曲中惡夢般的和聲,強硬的G小調前奏曲,和D小調前奏曲沉思的感覺,這些有效的將24首樂曲結合為一個整體。特別是,這個演奏比起他在1973年錄製的版本(Philips 456 712-2)多了一些有力的感情衝擊,而那個演奏僅是沉重而已。
我這麼說並不表示1976年在布拉格錄製的交響練習曲也僅僅比較沉重,在交響練習曲中,阿勞簡直把他厚重的演奏發展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不光是速度很慢。更重要的是,他的內聲部伴奏是如此笨重,他的節奏是如此沉悶,他的音質是如此厚重(注意在第四練習曲中,阿勞令人側目的洪亮演奏是如何埋葬了樂曲的豐富內容),而他的強度變化完全談不上精緻敏感,這使他完全未能表現出樂曲強烈的抒情性。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