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D家新血:MM400!
話說不久前的某一天,發現自己靜止心跳竟然高達每分鐘130下,比一個正常健康中年人該有的數字足足多跳了40下……我說心跳這東西可不是比誰跳得快就好的啊!於是驚魂未定的不才小弟在下我,為了還能夠健康快樂地活下去,便制定了每日重訓外加騎乘單車的減重計畫,並且為了強化堅持下去的熱血信念,重訓的時候觀賞2011環法自行車轉播,睡前則認真研讀《飆速宅男》這部熱血過頭的自行車漫畫……啊!講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解釋為什麼我把標題下成這樣啦……
那麼就讓我繼續囉嗦一些彷彿和聽感無關的事情,自行車賽的選手大抵分成三種類型:山道攻頂能力驚人的爬坡型選手、平路爆發力十足的衝刺型選手,以及綜合能力均在水平線上的全能型選手。
我擅自拿來和耳機的聲音詮釋特質做了一個比對,爬坡型的選手並不光鮮亮麗,但卻能一步一腳印地向上推進,並迎接山頂上由上往下俯瞰的遼闊視野,那樣的清爽感像是AKG一類以乾淨、無EQ的耳機;衝刺型選手較勁的就是熱血沸騰的直線衝殺,在比拚爆發力、高速的領域上,擁有無可比擬的閃亮表現,DENON一貫火力十足的低頻和高亢的高頻就是這樣的感覺;至於在單一表現上均無法與特化選手抗衡的全能型,卻是貨真價實地能發揮出最均衡的表現,在長距離拼鬥中獲得最後的勝利,這樣的耳機對各種音樂都具有全方位的演繹力,並且因為不誇張於單一領域,有著耐聽的長處,在我聽過的耳機當中,DUNU圈鐵合一的DN1000便讓我感受過這樣的特質。
而這一回聽感的重點就是,一向爆發力十足的DENON,竟然推出了一款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新血,AH-MM400,繼承了過往DENON家族熾熱猛烈的高彈性低音輸出,但又兼容並蓄著清澈的聲線,在兩者之間的平衡調教上,成為繼當年D2000、D5000、D7000一系列經典耳罩後,全新的王牌力作。
進入聽感前,先讓我依照慣例,簡單介紹一下MM400的配戴感與整體外型設計。DENON家的配戴感一如既往地給人放心的舒適性,橢圓形的耳罩設計乍看來略小,然而實際配戴時,卻與我的耳朵完美服貼,沒有空蕩蕩的不踏實感,並且即使是面相為方面大耳、耳垂特別長的我,也沒有耳垂被耳罩拋棄在外頭的困擾;柔軟的耳罩沒有夾頭的緊迫感,相對地頭帶上加厚的海綿內襯也柔軟地靠在頭頂,令人感到放心。相較於過去設計樸實的D7000一家,以及設計感前衛到讓人望而生畏的D7100,這次由MM400領軍的新家庭成員,洗鍊的金屬曲線與拉出層次感的配色,造型上多了幾絲文青味,耳罩上特意外顯的一小段連結線,更是畫龍點睛地跳出一種彷彿Grado一族的老派紳士風味。雖然可折疊的設計終究無法讓具備大耳罩血統的MM400變得多嬌小易收納,然而整體視覺上的縮小化,與對配戴感毫不妥協的基本原則不變,著實讓MM400一家成為近幾年我對DENON的設計品味中,最為欣賞的一系。
◎金屬配木頭,顏色和整體設計很有雅興。
◎線材特意外露的設計我很喜歡。
◎耳罩的長短可以拉到七格,手感不錯。
◎MIC已經不是新聞了,但組裝品質沒問題!
◎仔細看可以發現木殼前端有毛細孔哦!
◎有特色的單體,話說拆裝那個耳罩海綿真要了我的命……
接著就來聊聊聽感吧!
32歐姆的阻抗不算低,而事實上這也造成了MM400注定不適合直推的結果,算是可惜了單邊出線的便利性與高品味適合外出的外型設計。當然,這樣的問題並不大,不適合直推並不代表直推的表現就不好,只是當你真打算僅依靠手機、平板、隨身聽等等訊源直接插上耳機聽音樂時,音量可能就得開得大些,如果不是要閉上雙眼細細品味每首曲子當中的所有細節,調高音量的應對方式便已足夠。當然,配上耳擴後的MM400更能完整發揮實力,我自己是屬於外出就要直推的那種,訊源是$ONY的NWZ-A866,在音量刻度開到差不多一半的15,聽安室奈美惠演唱會的〈In The Spotlight (TOKYO)〉,顯示為無壓力,至於細節的部分咱們下一段再來好好聊。
多年以來,我就一直覺得安室奈美惠暖暖帶點西洋味的聲線相當吸引人,這首〈In The Spotlight (TOKYO)〉是帶有動感的舞曲,挾帶著Live版現場收音的特性,歌曲的空間感拉得相當遼闊,全首歌的演出中,重節拍的低音幾乎連綿不絕,拿來測試MM400的低音威力相當適合,正如同我開場時所說的那樣,MM400被我定位為全能型選手,而非我所一貫認知上DENON家族事業上長期鑽研的衝刺選手,但如果就這樣認定MM400在重節奏的表現力就因此差強人意的話,那只能說是個天大的誤會啊!事實上在〈In The Spotlight (TOKYO)〉全曲當中,鼓點間彷彿是DENON家族血統證明的那種具立體感的彈性,仍然是相當熱情地迎接著我的耳朵。
那麼看起來MM400依然是個重火力的衝刺型選手?嗯……不能這麼說,其實MM400的火力有個但書,雖然我不那麼迷信所謂的褒機差異,然而這件事情對MM400似乎是個頗為重要的議題,初入手MM400的時候,或許是因為耳罩空間設計較為緊密,加上那兩圈海綿墊相對輕薄的關係,從MM400當中傳出來的聲音共鳴顯得有點沉悶,有種放不太開的感覺,並且人聲和音樂之間的距離協調也有些凌亂,然而當經過約100小時左右的摧殘後,MM400原先給人的那種沉悶感突然間就不見了,讓人豁然開朗!不知道其他MM400的玩家有沒有遇到像我這樣的情況,但這種慢熱的現象倒著實讓我真正相信了褒機的效果。
接著來講講人聲表現,這點很重要,我認為真正讓MM400顯得全能之處就在於此。我拿May J.版的〈Let It Go〉來當例子,May J.是一位聲音相當清澈的唱將型歌手,由她所詮釋的〈Let It Go〉則仍然維持著這首歌一貫如颶風般的高低音階差,低音很低,高音很高,唱不好會讓聽的人想自殺……我相信YouTube上面有很多破鑼嗓子唱到掛的實例可以參考。當然May J.不會把歌唱砸,但她的高音倒是很容易讓耳機自己唱到燒聲,特別是……嗯,不才小弟在下我的C710就是這樣,最後的飆高音當然聲音是有出來,但就總會讓人覺得有點太尖銳刺耳。
然而MM400在詮釋May J.的歌聲時,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首先將May J.的歌聲距離感以前中後來區分,在MM400的聽感上,是偏向前方的,意思是你會覺得May J.唱歌的時候離自己很近,而她原本就清澈的聲線在此時便令人感到格外清亮,並且May J.那種乍聽之下柔弱,但實質上卻很堅強的聲音,結合著若有似無的吸氣聲,竟給人帶來一種甜甜的幸福感!這一點對我所認識的DENON家族而言,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體驗,MM400詮釋的人聲並不激烈,與背景樂器特別是鼓和貝士給人的魄力不同,相當清脆可口。
注意,不是嘹亮、不是高亢,是清脆。MM400的中高音表現是相當舒適而毫無壓力的。
不過日本歌手本來就少見那種高亢的聲音,於是我又嘗試了Celine Dion的〈The Power Of Love〉,相信這一位的歌聲肯定配得上「高亢」這個形容詞,果不其然,〈The Power Of Love〉這首歌的配樂與歌手的性質結合得當,以帶有遼闊感的聲音遠遠地環繞著歌手,身在其中的演唱者則竭盡所能地唱出具有力量的渾厚高音,MM400在Celine Dion的高音詮釋上,則恰如其分地處理了應有的厚度與亮度,乾乾淨淨、不毛不刺!
最後我拿最喜歡的一首樂曲為MM400做個簡單總結,來自Eagles的名曲〈Hotel California〉,這是首輕快中帶有憂鬱氣息的搖滾樂,開場的吉他獨奏在MM400的詮釋下顯得顆粒十足,當主唱的聲音進場時,背景那讓人難以忽略其存在的貝士也開始貫串全場,為滄桑感強烈的歌聲帶上一絲具有活力的節奏。我試著放下為了聽感而特別凝聚的專注力,整體隨意地聽,MM400演繹出的全曲突然就這麼流暢地「滑」過去了!一轉眼,整首專輯已經輪播了一回,但沒有轉換音量也沒有特地取下耳機的我卻渾然不覺。我認為MM400在處理各階段音色時的最終整合在此將它的優勢表現得一覽無遺,那就是,這副耳機,相當耐聽。
舒適的佩戴感、掌握得恰到好處的各音域平衡、著重於單項領域專注探究時又具備承受得住鑽研的深度……嗯,好耳機,不敗嗎?
◎這角度有種MM400挺立於大地的感覺!
◎簡約乾淨的封面。
◎盒裝背面的說明,嗯……設計感普通。
◎斜四十五度角來一張,內附APP可和平板連動,不過我沒用~
◎拉開封套後,DENON的幾個大字就跳出來了!
◎MM400還躺在盒子中的模樣。
◎低調但精緻的保護袋有兩層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