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場感....耳機(或者再清楚一點ER4B或其他依Diffuse Field調音的耳機)加
假人頭錄音。
這個組合普遍被應用在相關的科學研究,但有趣的是極少見於音樂軟體的製作。
值得注意的是,假人頭錄音和喇叭播放的相容性並非不可克服的因素。
現在聆聽耳機真實度比不上喇叭系統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市面上大部份的音樂軟體在製作時是以喇叭播放為目的,
這種軟體用耳機聽起來聲音都集在兩耳之間(頭中效應),久聽會覺得疲累。
針對頭中效應,一些耳擴(Meier Corda、Xin)和電腦播放程式Foobar、千千靜聽都有所謂的Crossfeed功能,
但這些權宜之計都只能減輕頭中效應帶來的不適感,並無助於臨場感。
所以耳機做為Hi-Fi器材,在Fidelity上就顯得次於喇叭系統。
但這純然是軟體製作的問題而非耳機天生的缺陷。
我想樓主之所以有此一問,原因是剛開始聽音樂玩音響的人都會抱持一種素樸的想法,
那就是求真,或說以簡單的組合精確模擬現場,然後以一真殺百假,痛快!
但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就從現場音樂來說,古典樂、爵士樂是演奏真實的樂器沒錯,
但是聽眾聽到的和音樂家自己或樂團指揮聽到的並不一樣,真在哪裡?
很多流行樂現場就是一堆器材的組合:PA級的喇叭、擴大器、一拉幾百尺的線材、KB、電吉他不插電根本不能聽....真又在哪裡?
所以說,無關音樂內容、純技術、中性的真並不存在。
錄音師、製作人在工作時也不是以這種技術的真作為唯一的標準。
有些人重現的是現場的細節、有些人想重現現場的空間、有些人想要的是現場的氣勢....
想一想自己要的東西,再重新爬一下文,應該會有更全面的看法吧。